随着“生鲜电商第一股”每日优鲜的败退,以及各大社区团购大面积的业务收缩,围绕着“前置仓模式”的各种玩法,似乎已经被市场证伪。
但市场早已有不少跑通的“类前置仓”模式。
01 / 前置仓≠生鲜电商 1.1 热潮褪去,生鲜电商尚无赢家 回顾生鲜电商十余年的发展历史,数以千计的玩家下场参与,但目前依然没有一家生鲜电商企业实现商业上的成功。 从结果上来看,被称为生鲜电商“第一家”的易果生鲜破产、“第一股”的每日优鲜解散。众多新晋玩家如呆萝卜、十荟团、食享会、同程生活等也相继消亡。近两年来,赛道中的大小玩家已经大幅度锐减,但依然没有企业能够实现真正的盈利。 (中国大生鲜电商版图) 融资数据显示,生鲜电商赛道的巅峰期是2015年至2016年,共发生139起融资事件,占赛道融资记录的50%左右。而到了2021年,则仅有8起。对于资本来说,生鲜赛道已经从蜂拥而至走向回归理性。 1.2 生鲜电商的核心是“前置仓”,但前置仓≠生鲜电商 细数“生鲜版图”中的各种玩法,不管是社区团购、生鲜前置仓、仓店一体还是O2O,其运营的核心都是围绕“前置仓”来讲故事。 其中,社区团购讲的是次日达与线下自提,模式是城市中心仓+社区网格仓+末端外包配送,运营的核心是通过预售自提的方式保证网格仓的流转效率、同时把供应链条拉长; 生鲜前置仓讲的快速订单响应,基本能到1小时内送达,模式是城市中心仓+社区前置仓+自有配送,这种快速响应的方式对于库存的预判具有较高的要求,所以商流上更倾向本地采购,简化下来就变成跑腿业务; 仓店一体/O2O,就是在门店零售的基础上附加区域内的配送功能,在线下销售的基础上做一部分线上渠道,资源的改造与投入都相对更小。 (社区团购、生鲜前置仓、仓店一体供应链模式对比) 所以,生鲜电商的核心痛点本不在“前置仓”,而是供应链条的改造。生鲜电商与传统供应链条的竞争,是所有下场玩家不可回避的事实。 02 / “类前置仓”模式早已跑通 2.1 家具行业:宜家20年前已有“前置仓模式” 国内的家具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。由于末端交付难度高,整体家具物流市场规模更是超千亿元。从物流模式上看,家具物流的主流依然是专线+末端送装的形式,生产制造与末端零售明显分离,且尚未实现一体化的物流形式。 (宜家的物流运营模式) 宜家是一家来自瑞典的家具零售商,进入国内市场已经超过20年。采购端,宜家采用全球化采购的模式,其OEM代工厂覆盖全球各地,可以说是行业内的一个特例。 物流端,宜家不仅让消费者自己干“产品出库”的活,还不断把各类节点、门店前置到消费端。可以说,宜家20年前就“玩明白”了前置仓。 行业普遍追求去库存、0库存的时代,宜家坚持保持适量的库存,把商品前置在仓库中。背后的主要原因,是宜家的产品货量大、平板包装的特性明显以及其高度自营的供应链体系。同时,库存也解决了缺货的风险,这本身也是宜家的一大卖点。 从整体上看,宜家的中央仓库、分销中心、配送中心、小型提订货中心、门店等多个节点的仓储与流转,都实现了较高的自营比例。 2.2 汽配行业:“途虎养车模式” 汽配产业主要由工厂端、批发端和维修端三部分组成。其供应链的核心是商流,但供应链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物流,两者整体来说是相辅相成的。 汽配物流模式主要分为三类。 第一类,是工厂到批发端的物流,大批量且对时效要求不高,基本走专线与整车来运输; 第二类,是省代大批发到末端。 第三类,是平台商到末端。平台通过自建省级仓库+配送外包的形式,把货物分发下去,平台商相比批发商规模更大,更集中。 (途虎养车的物流运营模式) 截至目前,途虎是国内最大的一体化车后服务平台,其自营门店202家、加盟门店3167家、合作门店33223家(主要为线上产品提供安装及保养服务)。物流端,途虎共拥有42个区域配送中心和374个前端配送中心。库存对接近3000家供货商、涵盖239个品牌、并且能够管理超过130万个SKU。 整体来说,途虎养车收入核心来自配件的销售及门店服务。自建物流模式下,配件交易与维修保养的闭环被打通,形成了当前独特的“途虎模式”。 2.3 3c电子及家电行业:京东的产地仓与销地仓 京东早期的核心卖点就是快。这主要依托于其自建的更为靠近消费者的区域大仓。京东会提前把商家的货物储存大仓中,消费者下单后,直接从区域仓发货,省去了传统电商的前端收货环节,时效直接提升近一倍。 当然,京东早期自营产品以高价值的3C电子以及家电为主,超高毛利也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自身物流体系的建立。 近两年,除了开发销地仓的各种延伸服务外,京东也在前端不断拓展,并且建立大量产地仓储,开始抓住前端制造企业,为其提供产地直发服务,提升自身整条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能力。 03 / 供应链模型决定成败 3.1 生鲜前置仓的成败来自供应链模型的差异 从社区团购、生鲜前置仓、仓店一体等模型来看,其核心都是围绕“前置仓”来讲故事。理论上,玩家们可以通过去中间化的方式,来抵消末端配送成本;利用补贴改变消费者购物习惯,获取更多线上用户,以实现集采以及物流端的规模效应。 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。 (五大供应链模型) 3.2 模式创新的前提是创造价值 模式创新的前提是创造价值。比如满帮的出现,其核心价值是通过搭建信息平台,降低了小散货主/三方与个体司机的交易成本。当用户规模足够大时,就能够摊薄平台的固定的支出,实现企业与行业的双赢。 再比如京东,其价值是把高货值商家的高毛利转化为高质量的物流服务,提升消费者的物流体验的同时,为商家建立特有的线上零售渠道。
总的来说,每一种物流模式的创新是否成功,都要从整体/全链上看该模式是否能产生价值。其核心是,判断是否提升了全链的效率,是否降低了全链的成本,或者是否给用户提供了新的服务体验等。